山西报国寺官网
当前位置 : 山西报国寺官网 >>禅修 >>生死奥秘
佛菩萨都在看你
佛菩萨都在看你
您的素质谁说了都不算,一切都在您的行动中!
修行你我他
修行你我他
  修行对于我而言,有两个字“放下”。对于你而言,也只有两个字“不弃”。对于他而言,也只有两个字“负
皈依三宝
皈依三宝
皈依三宝是我们走向解脱的根本,师法友团队是我们建立自性三宝的通途。你没有感念师恩的心,不可能会有福田,你没有恭敬佛法的心
生死奥秘
sheng-si-ao-mi
​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
作者:chenxi   添加时间:2017-02-10 13:49:32   浏览:

    生死 1.jpg


作者:圣严法师    摘录


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-死亡并不可怕

 

   死亡并不可怕
  
  佛教认为人生有生、老、病、死等各种痛苦,一般人很容易误解这是在散播悲观主义。事实上,在佛教的观念中,身体上生老病死的变化,只不过是假相而已,学习并实践超越这些假相的方法,才是佛教教义的重心所在。
  
  释迦牟尼之所以能够成佛,是因为他观察、体会到,所有人都无法超越生老病死。有生必定有死,生与死是一体的两个段落,开始的时候是生,结束的时候是死。而且只要有生命,就一定会老,生命的过程就是一连串老化的现象。老化的同时,还会产生许多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,直到最后死亡,谁都不能够避免。
  
  众生在人间是受苦受难的,并非享福享乐。即使有时候感到快乐,也是苦多乐少,而且很短暂,不可能永远维持。例如,为了吃一餐饭,我们必须先花上很长的时间来做准备工作,才能吃到丰盛的菜肴,但是享受美食的时间却一眨眼就过了,所以快乐是很短暂的。
  
  而且,苦与乐就像双胞胎,不可能分开,乐的本身就是苦的结果,也是另一个苦的开始。两头苦的中间包含着乐,这就好象前后都是火,中间地带虽然还没有被火烧到,可是被两面夹攻,仍然受到威胁。所以,乐的邻居就是苦,俗话说「乐极生悲」,正在享乐的同时,就已经朝着苦的方向走了。
  
  如果我们想要超越生命的痛苦,就要学着不被生死的问题所困扰或束缚。生死皆有因,生并不可喜可贺,死也并不无奈悲哀。贪生怕死是没有用的,因为我们都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,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,生命的过程就是如此,这是自然现象。所以毋须贪爱生、害怕死,贪生怕死只会造成痛苦,自寻烦恼。
  
  我们要知道,死亡本身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,死后还有另一个新的未来在等待着。就像白天工作太累,晚上非睡觉不可一样,补充睡眠以后,第二天早上起床,又是崭新的一天。
  
  此外,生可以说是一个结果,利用这个结果,正好可以为死亡做准备。当我们死亡之后,世界上任何财产、名利都带不走,只有业报随身。所以,真正可以带走的,是我们的慈悲心、智慧心和功德。因此,不必担心死了以后会到哪里去,看看自己现在有没有「储蓄」倒是真的。利用现在的生命好好养精蓄锐,在这个世界上多做些功德,多带一些好的业报到来生,就不必害怕死亡了。这就像我们在乡下多赚一点钱,再到都市来做义工,这不是很好吗?
  
  由此可知,佛教虽然强调从生到死都是苦,但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么消极,相反的,还能够帮助我们消融对死亡的畏惧。佛法教导我们积极地储蓄功德,在人间先做好人间净土的工作,往生时才能带着功德一起前往极乐净土,这才是我们最好的归宿,也才能拥有永恒、真正的快乐。


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- 自由自在的人际关系
 
   自由自在的人际关系
  
  现代社会的人际网络愈来愈复杂,关系也愈来愈疏离淡泊,于是很多人都想远离尘嚣过隐居生活。但在这个世界上,想要单独生存并不太可能,因为我们一出生至少就与父母、家庭和家族产生了关系,长大以后在社会上求生存,同样也离不开人群。而人与人之间,彼此互相需要,也互相提供服务。所以,在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之中,总是和别人在一起,无法完全脱离社会关系而离群索居。
  
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叫做「人间」,释迦牟尼佛就是体会了人间的各种痛苦、烦恼,才悟道成佛。事实上,佛法所说的「八苦」中的「怨憎会」与「爱别离」,就是两种来自人际关系的痛苦,这也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。
  
  「怨憎会」,是指互相憎恨的人老是冤家路窄,常常见面。例如搬了新家之后,却发现隔壁邻居正好就是你昔日的冤家;或是出差开会的时候,心中才在想着,在这里应该不会遇到多年不见的冤家,没想到在会场里,第一个接待你的人就是他。
  
  这是很奇妙的事,通常我们总是希望避免遇到讨厌的人,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是如此。其实,人与人之间就因为有缘,才会变成冤家。在还没有把彼此的恩怨化解以前,就会常常遇在一起,彼此互相折磨。因此,在面对怨憎会之苦时,我们应该要主动向对方道歉、认错,并且好好地与他沟通。唯有面对误会,才能真的化解。
  
  至于「爱别离」,就是指彼此相亲相爱的人,却相隔千里而不能相聚,甚至天人永隔。每个人都有亲人以及所爱的人,当情感互相依恃的双方分离时,都会让人感到相当不习惯和痛苦。特别是当其中一人先过世时,另一个人就像是失去伴侣的孤雁一样,那种情况是非常凄惨、悲哀、痛苦的。
  
  然而,这种凄惨悲哀究竟是谁造成的呢?曾经有一位太太因为先生过世而痛哭流涕,我问她:「你哭得这样伤心,究竟是为了谁呢?」她回答:「当然是为了我先生!他拋下我就走了,剩下我一个人孤伶伶的在世界上,实在太残忍了。」自己的先生都已经死了,还说他残忍,可见她并不是真的为了往生者而哭,而是为了自己失去丈夫而伤心,这就是以自我为出发点而产生的痛苦和哀伤。
  
  所以,当我们面对亲人的死亡,首先要问一问自己,感到悲伤的原因,究竟是不是自私心在作祟?如果真的是为对方设想,就该明白人死不能复生,哭泣不但帮不上忙,倘若亡者有灵,反而徒惹对方伤心。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,多为他念佛回向,并且诚心祈愿他能够往生西方。
  
  另外,如果亲人是为了读书、求职或发展前途而远离家门,那就更不应该感到悲伤,而是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来支持他。
  
  无论是「怨憎会」或「爱别离」,都不要因为自私的想法而让自己受更多的苦。唯有承受得住与亲爱的人分离、勇于面对做人的难处,放下层层的自我执着,才能使我们在人生及修行的道路上走得更洒脱自在。


评论

Comment

用户名 Name
评论 Comment
Powered by CmsEasy
客堂电话 : 0353-6693456 网站首页 法音 最新法讯 水神山 修学体系 文化交流 禅修 环境保护
来访地址
山西盂县水神山(离高铁阳泉北站约1000m)
网上预约
咨询QQ : 657966838
山西报国寺官网 Copyright © 晋ICP备1700129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