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学诚法师
正如上面提到的,学修佛法需要善知识、同行善友的帮助和保护,也就是说学佛需要一个增上环境。
没有增上环境的话,就很难使修行稳定地相续下去,因此我们学佛修行得到师法友不间断的摄受是很重要的。
个人的修行是正报,增上环境是依报,正报是不能离开依报的,依报正报不二。现在很多人喜欢自己一个人修行,不去管环境,是很危险的,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三种误区。
没有师法友团体的呵护,一方面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指导,很难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长期走下去;另一方面,修行往往不是一生、两生的事情,如何能够使我们的修行在无限生命中生生相续、稳速进步,增上环境就是非常重要的了。
就像世间读书要有读书的环境,生活、工作都要有相应的环境,修行也是一样。因此很重要的,就是要去营造一个修行的环境,能够让自己在修行上不断进步。
环境是靠人来营造的,如果没有刻意去营造增上环境,那么依报被破坏之后,人的正报也持续不下去。所以无论出家人还是居士都要培养这种观念,要从更长远的时空格局上面来认识修行与环境的关系。
现实生活中,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:有的人在学佛之前就表现出某些修行的习气,一接触佛法就能生起很强的信心,甚至于很快就会出家,但是他们并没有出生在信佛的家庭里,遇到佛法的时间也比较晚,在世间也受到了一些染污。
这说明他们宿世一定修习过佛法,有很好的善根,但是欠缺的就是增上环境,在前半生很长的时间里接触不到佛法,善根没有办法得到启发,没有能够很早出家,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光阴。
原因何在呢?就是过去生虽然自己在佛法上有一定的用功,但是在增上环境方面营造得不够,缺少这方面的福德因缘。
业都是辗转增上的,不论是师友还是父母,都不可能无缘无故在一起,都是有过去生因缘的。我们想要下一生还能继续做人,并且遇到佛法,乃至投生到信佛的家庭,很早学佛和出家,这一生就要努力营造好自己未来修行的增上环境。
增上环境如何去营造呢?就要多造跟师、法、友团体相应的业,让这个业成为自己生命中的重业。
如《俱舍论颂疏》云:
于识心中,虽带众多感当来果所有种子,
然此业种略有三种,能先引果:
一者极重,譬如负债强者先牵;
二者近作,如临终时逢善恶友所起善恶,便先引果;
三者数作,谓一生来其数作业,能先引果。
故经部师有此颂曰:
业极重近起,数习先所作,
前前前后熟,轮转于生死。
(卷三十)
在未来的生命中,重业会先感果,这本身就符合业果的原理。至于下一生遇到团体早或晚、是否清净圆满就跟每个人具体的努力有关了。
我们要造作与团体相应的业,首先就要认真培养团体意识,将自己的别业融入团体的共业当中。这就要了解、学习团体的宗旨理念和目标。
宗旨理念是概念性的,目标则是对于宗旨理念的具体落实和实践。只有了解了团体的宗旨理念和目标,知道了团体的发展方向和所作所为,才能建立起修行的目标。也就是说,要将个人的修行放在团体发展中去考量,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。
其次,要很努力地为团体付出,积极主动地承担团体的各项常规护持事务和弘法利生事业,在承担中广积资粮。我们今生努力地去护持他人、传播佛法,将佛法带给更多的众生,未来就会感得更好的增上环境。
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