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报国寺官网
当前位置 : 山西报国寺官网 >>禅修 >>无限生命
佛菩萨都在看你
佛菩萨都在看你
您的素质谁说了都不算,一切都在您的行动中!
修行你我他
修行你我他
  修行对于我而言,有两个字“放下”。对于你而言,也只有两个字“不弃”。对于他而言,也只有两个字“负
皈依三宝
皈依三宝
皈依三宝是我们走向解脱的根本,师法友团队是我们建立自性三宝的通途。你没有感念师恩的心,不可能会有福田,你没有恭敬佛法的心
无限生命
ke-ji-yang-sheng
什么叫做“无限生命”?
作者:教化部   添加时间:2017-04-21 01:31:09   浏览:

禅修1.jpg


文|学诚法师


无限生命,不仅仅是说人有前生、有后世就叫做无限生命。一个人说有前生有后世,另外一个人说没有前生没有后世,这个话是没有多大意义的,因为你没有办法证明是有后世还是没有后世。那么,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“无限生命”呢?是说人的生命没有局限性,没有局限性的生命就是无限生命。


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叫“生命”,什么叫“无限”,那我们才能够知道什么叫做“无限生命”。


生命,在六道轮回中属于哪一道?佛经里没有这个词,说是哪一道。六道当中有一个人道,不管分为六趣、五趣,在佛经里边都叫做“人”,那到我们中国以后,就叫做“人生”,然后就讲“生命”。这个“命”在佛经里是有的——命根,受、暖、识三者和合名为命根。


人生也好,生命也好,这个“生”字就非常重要。《中论》里边讲“诸法不自生,亦不从他生,不共不无因,是故是无生”。我们一方面讲生,一方面又讲无生。“诸法不自生”,如果这个法存在,它就不需要再生,所以叫不自生;那不可能说这个法又能够去生另一个法,所以也不从他生;自己不能生自己,别人也不能生自己,所以两个加起来也就不能生这个法,所以不共生;但这个法又不能说无因而生,它都是有因缘的,佛说法是有因缘的,我们人说话、做事也是有因缘的,只是我们观察不到这个因缘。


我们非常容易把“人”、“人生”、“我”这几个概念搞混淆。


“我”,在六道里没有一个道名为“我”。“我”实际上面就是人的身体,人的身份的代表,这个“我”就是代表人的身体,代表人的身份。人在世间上有各种各样的身份,老师、学生、公务员、老板、男女老少,等等,有无数种身份。人在各种不同的场合,在不同的社交群体当中,是根据身份来行事的。在佛教里讲“无我”,那我们怎么来认识自己呢,怎么来认识“我”呢?


那我们讲,今天坐在这里很热,或者是说自己口很渴,或者说今天心情不错,今天的心态很好,或者说今天我心态很烦躁、很烦恼,或者说我很气愤……可能你就认为“这是我的状态”,但此时此刻你的状态你能不能跟昨天联系起来考虑?你能不能跟前天联系起来考虑?你能不能跟上个月、上两个月、去年、前年、从小到大联系起来考虑?就是说我们现在这种状态,你能不能放在“我已经活了几十年”这样一个既非长又非短的状态上来考虑?


我们常常只是说,我们要活在当下,活在当下是在我们这一生的前面几年、几十年以及我们过去无量生、无量劫的基础上,你才能够活在当下的。而不是说我们活在当下自己的感受中,那这个就会有很大的问题。“当下的自己”只是考虑到我自己的感受,不去管别人怎么感受,别人怎么感受我一概不管,那这个就会有问题。你就忽视了别人的感受,只是考虑到了自己的感受。我们人只是活在感受当中,人——色受想行识,你只是活在“受”当中,这个“受”是无常的,这个“受”是没有意义的,这个“受”是错误的。其实我们这个人身,有感受,还有记忆、思想,还会思考、创造、劳动,还有各种才能、各种潜能。如果我们只是活在自己的感受当中,这本身就不是佛教要的,恰恰是佛教告诉我们要对治的。我们要把对治的东西、境界当成我们要的这个结果,那我们的修行就错了,修偏了,就不知道会修到哪里去。


修行、修行,“行”——佛经里面讲“行如芭蕉”,芭蕉,一叶又一叶剥开,最后没有了,它是一种假合、假名。我们一生一世、多生多世、无量生、无量世,我们所有的行为、所有的业,它都是一种力量。佛教里边讲“人”,梵语叫“数取趣”,什么叫“数取趣”?就是经常在六道当中轮回的这个主体,这才是“人”的本意。那我们为什么还在六道当中轮回呢?都是因为一种业的力量。


我们常常讲业感缘起,业障、业感缘起。那么,“缘起”、“业”,我们佛教里边常常听到这个名词。“诸法从缘起,诸法从缘生”,缘起、缘生,都跟缘有关系,都跟自己造的业有关系,常常讲“业缘”,跟别人的业缘也有关系。


我们讲缘起,这个房子需要钢筋、水泥、沙子;做一顿饭菜需要米、油、盐等等,不是这么简单的,这么联系在一起,那个谁不知道?这个叫做对事物的分析法,你说这需要分析空,需要这些种种条件,那这个讲一次,世间上面那些科学家比我们搞得更清楚。这个东西怎么组合的,心理学家、科学家非常清楚。水怎么回事,氢气、氧气多少,怎么比例。不是这么来认识佛法的,不是这么来认识缘起的。缘起是我们人内心对诸法,对一切事物的一种观照力。那什么样的一种观照力呢?缘起,所有的缘起,最后都要趋向于成佛正见,成佛就是“涅槃寂静”。寂静什么呢?我们内心要寂静。那么怎么样做到寂静呢?不生不灭。就是烦恼不让它生,所以就不需要去灭。这个烦恼一生,那么就要去灭;不断的生烦恼,那就必须不断的灭烦恼。


你如果内心不寂静,内心是动荡的,那么你看到外在的境界就是颠倒的、就是在摇晃的,是不稳定的、不安定的,是一种混乱的。比如大海一样,它必须非常平静,才有力量。如果说大海、江河的水一直在滚动,那么人也好,船也好,在里头都很危险。那我们人的心态也是一样,我们内心只有非常寂静,那我们才知道起心动念是什么,这个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处理。


大乘佛法里边讲六度,我们就拿第一度——布施度来讲,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。一个福报大的人,不是说忽然间福报就大起来,不是那么回事,他多生多劫,累生累劫都是修财布施的;智慧大的人,多生多劫修法布施;健康长寿的人,多生多劫修无畏施。那我们在一个僧团当中,我们在一个团体当中,财施也好,法施也好,无畏施也好,都是对人、对其他众生的份上修起来的。财施不是说我一定要给你多少钱才叫财施;法施也不是说你坐这里我给你讲才叫做法施;无畏施也不等于说我要去捐器官才叫无畏施,而是时时刻刻、心心念念有没有为人着想的心,不只为一个人,为所有的人、为非常多的人有这种心,人家有这种需要时,这种因缘到了,然后我们自己去做。


可能一个小孩晚上不敢回宿舍去睡觉,你把他送到宿舍里边,这个就是无畏施,让他不害怕,就是无畏施。你能够安慰他,就是无畏施了。你跟他简简单单讲几句话,他不起烦恼,身心安稳,你就是说法了。而不是说我们拿一套佛经的东西来套他,让人家越听越迷糊、越听越困惑,这个不仅不是说法,可能还是乱开药。那么财施什么意思呢?我们有这种力量,随分随力去成就。比如我们扫地、供花、供水等等,所有这些劳动,都是能够算的。所以整个佛法,如果没有从内在当中来理清楚,在外在是理不清楚的。


如果我们自己从内在当中,从心里就感觉到要做什么,今天要做什么、明天要做什么、未来要做什么,过去怎么走过来的、下一步怎么办,我们就认识了六道轮回的这个主体。那么,对我们自己这个主体,对我们自己这个主人翁,对我们自己生命的本质,要非常清楚认识和了解。


刚才仅仅讲了我们生命前面的一段,二十年、三十年、四十年、五十年,活到现在,那么更主要的就是我们人生还有后面的一段。比如你今年三十岁,活到八十岁,还有五十年。这八十年跟过去、跟未来,跟前生、跟后世还有连贯,这样整个加起来叫做生命。


生”是什么意思呢?《周易》里边讲“生生之谓易”。生,是一种活力,是一种动态,是一种希望。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它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状态。不是说:唉,这辈子做人没什么文化,也没什么办法了,晚了,后世再来吧。那你这个理解人生就错了,这个不叫“人生”叫“人死”。虽然人还会说话,但你这个心已经死了,你没有人生了。就是你没有希望,自己不抱希望,你就没有人生,就没有未来,甚至从无到有了。


我们心心念念都在变化,那么变化的过程当中,能不能了解清楚,能不能把握得住自己心念变化的整个过程,就非常重要。所以我们到庙里来,修行也好,学佛也好,都是要来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,然后我们内心才会有力量。


如果没有这种能力来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,那么我们常常都会在人的一种感受当中,人的一种想象当中。我们自己想象以后会如何如何,别人会怎么样怎么样,我们很多情况下都是想象。你自己的想象跟你的人生是两回事情,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生命状态,你现在的生命状态,昨天、前天、一直以来……那么我们人能不能认识自己的生命状态是怎么一回事?对自己生命的状态充不充满希望?抱不抱希望?我们怎么来改变我们的人生,让它越来越有力量,越来越有活力,越来越好?那么这个“生”就很重要。


缘起无自性,缘生法,不是固定不变的,不是一种常态,我们如果以一种常态来理解,那你的生命就受局限。所以无限生命,就是说这种生命的主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,掌握在自己的心里。因为不受局限,都在我们自己的心,那我们当下、下午、明天,就能够让它越来越好。那就在于内心当中缘的是什么,如果我们内心当中缘到佛法的力量,那么就会不同;如果我们内心当中没有缘到佛法的力量,而是世间的知识、世间的技能,或者说佛学的理论,这是没有力量的,是没有用的,是不能长久的。因为这些知识谁都可以去看,谁都能够记得住,但是不能产生力量,不知道怎么来抉择,就是没有智慧。我们没有智慧,所以对自己的整个人生不能观照清楚,常常迷惑,就是无明,所以就需要智慧。


那智慧从哪里来?从闻思修来。闻了以后要去思惟,不是闻了以后当成耳边风。那么闻,我们从经教上闻,从善知识闻。为什么要从经教上闻呢?你只有通过经论告诉我们的这套方法来思维,我们这种散乱、无序、狂妄、傲慢的心才不会出错。就犹如科学的操作程序一样,你只有根据这种操作程序一步步来做,最后这个实验才能成功。如果你不照说明书这种原理来做,又不听别人、有经验人的指导,自己在那里胡想一通,最后绝对是没有结果的。我们买一个电器,盖一个楼,要么你就去研究这个原理,照这个说明书去使用,要么就请教专家,那是肯定的。那么修学佛法更是如此。


所以这个闻不是自己看到一句,“哦!”然后自己在那边想象,自己去做去,以为这个就是佛法。就跟我们搞一个建筑一样,你听到窗户怎么装,门怎么装,你说:“哦!这就是建筑。”那么整个建筑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吗?就是做一个门,做一个窗户就可以了吗?它是整个整体的、系统的结构,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,我们修行也是一样。你自己怎么调心是一回事,你怎么跟人相处又是一回事。大家怎么来议事,大家怎么来共事,大家怎么来和合,大家怎么来包容,怎么来互相体谅……你都要去学。你没有去学,熟视无睹、旁若无人,那都是有很大的问题,这个心态都很不正常。


以我们学佛法的人,居士也好,出家人也好,内心应该是非常敏感,应该是非常敏锐的,什么事应该怎么办非常清楚,所以不是凭人的一种兴趣、爱好、感受就能搞得出来的。兴趣、爱好、感受是会变化的,它慢慢就退了,只有真正对佛法的这些信念的把握,对这些道理坚信不疑,然后这个佛法的种子才能够在我们内心扎根。如果说你这些最基本的道理一直在动摇,那我们整个人生状态绝对是成问题的。


修行最后都要在“行”字。“行”字,就是说你内在有这种智慧的观照之后,然后你怎么行,就决定了你的现在和未来。你的未来,包括你今生的未来和来生的未来,不可能坐在那里不劳而获,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。成佛也好,成菩萨也好,都是要去“行”的。什么叫菩萨?就是为人民服务,给大家做牛马,替大家办事,只有这样,我们人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。而不是说我们天天坐在这里谈空说有,谈玄说妙,那就是佛法。那是理论,跟佛法没有关系,那是一种哲理,是佛教的一种哲理,它不是生命当中的一种境界。哲理是需要的,但哲理不能让人开悟,哲理不能让人觉悟。


我们学佛法要转凡成圣,转凡成圣要破迷。我们说要有正见,什么叫正见呢?你把所有的邪见去掉,就是正见了。只要有一个邪见在你的心里,你就没有正见。所以不是说要去安立一个什么正见,就是把你自己心里边这些胡思乱想颠倒,所有这些邪见、妄想全都去掉,然后这个佛法的种子、正见就树立起来了,而不是说我们内心当中另外再去安立一个什么概念,然后说这个就是正见,这都是头上安头,肯定是不对的。我们常常都是邪见、边见一大堆,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观照的。


无限生命,就是人的生命没有局限性。没有局限性,就是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,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希望。生命,“生”是在变化的过程当中;“命”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,命是在我们自己的心里,向自性中求,向我们心里求。然后我们外在就需要广结善缘、广行善事。


广结善缘、广行善事是我们内在佛法力量外化的一个表现。就是我们外面能够承担那么多事,说明我们内在有佛法的力量;我们内心有佛法的力量,才能够承担很多事情。如果这些做不了,就说明我们内在佛法的力量很微弱,或者说我们对佛法的认识已经是机械的、执著的了,所以我们内心没有办法来面对外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境界,对这个境界就没有办法,我们只有投降,只有躲避。


我们在法会中承担一个组长也好,部长也好,你就知道这个很难办,这个人这么讲,那个人那么讲,你用行政命令是没有办法的,你必须从法上面来统一,从知见上面来统一,用佛法引导大家向自己的内心当中求,然后慢慢每个人才会去反省,才会去反思自己的不足,每个人才真正意识到同别人的配合、合作、众缘和合的重要性。你认识到了,他认识到了,第三个人认识到,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,自然而然这个事情就好办。认识不到,这个事情就办不成。这些都是我们在法会的过程中需要去历练的地方,不是说你听了一次就能够做到了,你可能要几十年去历练,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。同样如此,我们在下位,怎么来配合上面的人,也是会很辛苦。你可能觉得“上面人怎么这样差?”真正轮到你去做的话,更是一塌糊涂。你只有自他相换、将心比心,才知道里边的难处,里边的苦处,才知道人世间有多苦,要做一件事情有多么不容易,然后慢慢慢慢这种包容心就有了,慢慢慢慢人就越来越走上轨道了,对佛法的体会和认识就会越来越深刻。


评论

Comment

用户名 Name
评论 Comment
Powered by CmsEasy
客堂电话 : 0353-6693456 网站首页 法音 最新法讯 水神山 修学体系 文化交流 禅修 环境保护
来访地址
山西盂县水神山(离高铁阳泉北站约1000m)
网上预约
咨询QQ : 657966838
山西报国寺官网 Copyright © 晋ICP备17001298号